□記者 王亦菲
  晨報訊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千餘名外籍人士獲得了永久居留證,上海的綠卡首次申請受理量及頒證總數目前均居全國前列。這是記者昨日從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獲得的信息。
  2004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頒佈實施《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即中國的綠卡制度),持有綠卡的外籍人士,在中國居留期限將不受限制,可憑護照和綠卡出入中國國境,不需再行辦理簽證。
  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千餘名獲得綠卡的外籍人士中,以夫妻團聚及親子團聚類居多,超過50%,以“任職”身份獲得中國綠卡的較少,占20%左右。對於“任職”類外國人申請永久居留,其審批條件比較高,必須提供連續4年的單位及個人納稅記錄,必須是在高新技術企業等四類機構任職的高層次管理人員。
  中組部日前表示,有關部門正積極研究修改綠卡審批管理辦法,降低綠卡門檻,設置更加靈活務實的申請條件,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
  對此,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方面表示,關於“永久居留外國人”的條件確實相對比較高一點,但這是符合國際慣例和中國現在的實際情況。中國不是移民國家,中國出台《外國人永久居留審批辦法》主要是為吸收高層次人才、資金、先進的技術。目前常年居住在上海工作、學習、生活的外國人達10萬以上。
  [數讀中國綠卡]
  十年頒發近5000張
  綠卡制度是歐美髮達國家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的一項重要制度,例如,美國每年發放100多萬張綠卡,其中高層次人才職業移民綠卡達14萬張。我國綠卡制度自2004年8月開始實施,截至2012年已為近5000名外國人辦理了永久居留手續。其中,有1306名我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引進的外籍人才及其家屬以及各部委和省級人民政府推薦的高層次人才獲得中國綠卡。
  美國籍申請人最多
  目前已有91個國家和地區人士成功獲得中國綠卡,其中申請人數較為集中的前5個國家依次為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媒體梳理近年拿到中國綠卡者的簡歷,歸國創業者漸多,投靠親友者居次,投資者最少。
  首張綠卡給了楊振寧同學
  2004年,中國政府將第一張《外國人永久居留證》送到寒春手中,當時她83歲,在中國生活了56年。1921年生於美國的寒春,是小說《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孫女。來華前,寒春是一名核物理專家,與楊振寧是同學,是美國參與首批原子彈研究和製造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後來她放棄核武研究工作,來中國與丈夫從事農業研究。第一批獲得中國綠卡的老外,大多是和寒春一樣的專家。(綜合新華社等)
  2004年8月5名老外拿到第一批中國綠卡,穆彼得是其中之一:
  “我們總說去美國,回家則是指上海”
  □晨報記者 王亦菲
  她叫艾倫,中文名字穆言靈,是一位美國人,但是如果不看她的長相,你一定會以為她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她不僅普通話說得很溜,言談舉止乃至生活習慣都非常中國。1988年,艾倫隨同丈夫及兩個女兒,一同來到了中國,這一獃就是26年。
  2004年8月,5名老外拿到第一批中國綠卡,艾倫的丈夫穆彼得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艾倫也拿到了綠卡。“終於圓了我們的中國綠卡夢,也圓了家族三代人的中國夢。”
  穆彼得出生在福州
  1940年,穆彼得的父親——穆藹仁年僅19歲,是美國大學在校生,受其老師影響,年輕的穆藹仁決定隨教務長到福建順昌教書。在順昌洋口一年的生活,讓穆藹仁對中國留下了深厚的情感。
  1945年,穆藹仁第二次來到中國。作為美國援華空軍飛虎隊的一名中尉,他被派遣到廈門。他利用自己粗通日語的特長,在汕頭審訊了兩名日軍戰俘。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穆藹仁退役了,轉入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國際關係碩士學位,他毫不猶豫地將研究方向投向了中國。
  1947年9月,剛拿到碩士學位的穆藹仁又迫不及待地重返福建繼續任教。而這一次,他不僅帶來了妻子,次子穆彼得也在福州誕生了。也許是父親的耳濡目染,穆彼得回國後對中國始終充滿嚮往。當年他在哈佛大學念書時,被譽為“中國通”,而妻子艾倫也在哈佛選修漢語。
  1988年,當聽說有去中國南京工作的機會,穆彼得怦然心動,毅然動身前往。現在,他已經常居上海,在一家跨國企業工作。
  “我們都是‘白煮蛋’”
  “從未想到,我們家庭會和中國發生如此緊密的聯繫。”艾倫說。1988年,他們剛到南京。那時候,外國人還是“稀罕物”,走在馬路上,必然會引起許多人圍觀,特別是還帶著兩個可愛的外國小女孩。
  當時,兩個女兒只有11歲和7歲。為了讓兩個女兒更快地接觸中國文化,艾倫選擇了南京的普通小學。漸漸地,兩個孩子的文藝天賦顯露出來,京劇、豫劇、黃梅戲樣樣都會,還上臺表演過《花木蘭》、《打豬草》、《蘇三起解》……
  說起兩個女兒的名字,其中還頗有曲折。“在南京時,她們上臺表演相聲,因為身處江蘇,姐姐就叫愛江,妹妹就叫愛蘇。隨後來到華東地區演出,又變成了愛華、愛東,最後還是一次北京演出時,改成了愛中、愛華,這才最終確定下來。”言談間,艾倫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
  “如果說,把生活在國外的華裔稱之為‘香蕉’——外面黃,裡面白,那愛中和愛華就是‘白煮蛋’——外面白,裡面黃。”艾倫開玩笑地說。
  歷時6個月終獲綠卡
  2004年,由於穆彼得工作的調動,他們舉家搬到了上海。“當時聽說外國人可以申請永久居留證了。”欣喜不已的艾倫和丈夫馬上行動起來,穆彼得首先提出了申請。
  “手續比較繁瑣,要任職公司的證明,連續數年的納稅記錄,美國的有關證明,還有結婚證書。”艾倫大呼申請過程太難了,“最麻煩的是結婚證,因為在美國我們幾乎用不到它,我們已經不記得把它給丟哪去了。”為此,遠在美國的女兒愛中和艾倫的媽媽到處奔走,為艾倫和穆彼得補辦結婚證。“他們住在羅德島,愛中每次從家裡到紐約的領事館開車都要5小時。”
  等待中,審查材料、不斷補充新的材料、送到北京公安部審批……終於,半年後,穆彼得接到電話通知,他的申請被批准了!“當時真是興奮極了!穆彼得可是第一批獲得‘綠卡’的外國人。”
  初戰告捷後,艾倫也提出了申請,併在2005年獲得綠卡。艾倫說:“本來我們還擔心退休後,沒有工作簽證的話,就不得不回美國了。可是現在不同了,上海成了我們真正的家,我們總說:‘去’美國,‘回家’則是指上海。”穆彼得一家終於圓了三代的中國夢。
  [政策鏈接]
  哪些外籍人員可獲中國綠卡
  ●《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 規定,在中國直接投資、連續三年投資情況穩定,且納稅記錄良好的;
  ●在中國擔任副總經理、副廠長等職務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等副高級職稱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連續任職滿四年,四年內在中國居留累計不少於三年,且納稅記錄良好的;
  ●對中國有重大突出貢獻,以及國家特別需要的,上述人員的配偶及其未滿18周歲的未婚子女;
  ●中國公民或者在中國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的配偶,婚姻關係存續滿五年、已在中國連續居留滿五年、每年在中國居留不少於九個月,且有穩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
  ●在境外無直系親屬,投靠境內直系親屬,且年滿60周歲、已在中國連續居留滿五年、每年在中國居留不少於九個月,並有穩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  (原標題:5000張中國綠卡逾千落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61peph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