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70後是住房商品化的幸運兒,靠自己拼出一套房,有實力的則在忙著換大房子;80後,結婚生子、三十而立,不少人依靠父母的支持再加上工資無奈地成為房奴,即使“蝸居”也依然快樂;90後,標榜獨立、自由、前衛的一代。面對購房需求,咱們商丘的70後、80後、90後會如何選擇呢?
  □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侯思羽
  70後 務實買房
  70後是當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中的多數人事業成熟,家庭穩定,市場閱歷豐富,因此,在買房和選房中,他們多以“改善性”和“務實性”居住條件為目標。這就形成了70後買房的特征:社區環境要好,生活配套設施要完善,戶型配置合理,不浪費空間,居住氛圍好,良好的鄰裡關係,交通便捷,性價比高……總而言之,就是要合理化和人性化,品質高而價格合理的房子是他們的理想居所。另外,由於他們的孩子已經或者即將步入上學的年齡,為了方便孩子入學,是否屬於學區房也是一個可以左右他們選擇的重要因素,優質的學區房往往受70後的青睞。
  上世紀70年代末出生的商丘市梁園區的趙先生正在努力存錢,希望能儘快換一套舒適的房子。“結婚時的婚房在文化路邊上,是套小戶型二居室,沒有物業,各方麵條件臟、亂、差。現在孩子漸漸大了,我們想改善一下生活環境,換套大點的房子。”趙先生表示,買房總體來說以實用為主,價格合理就行。大多70後與趙先生一樣,沒有父母的金錢支持,靠自己的打拼來掙得一套房。“當初我買房的時候,什麼戶型、朝向真沒概念,有廚房,有衛生間,能住人就行。”想起購買第一套房子的經歷,趙先生說,家裡兄弟姐妹多,也沒有父母支持,自己積蓄有限,看到一套價格合適的房子就買了。
  70後出生在一個講理想的年代,卻又生活在一個重現實的年代。這部分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人現在基本都是各個行業的中堅力量,對他們來說,買房還要務實。
  80後 有情人成“房奴”
  80後,被房價壓垮的一代,雖然商丘房價趕不上一、二線城市,但是現在動不動就四五十萬元向上的商丘房價,讓多數商丘工薪層80後望而卻步。在國家經濟和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環境中長大,但沒想到自己踏入社會後,要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卻如此困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連基本住房都無法擁有。他們的自信心難免受挫,甚至感覺自己趕不上時代發展的大潮。這代人買房更多傾向於小面積、過渡房為主。因為總價較低,降低了購房門檻,還考慮到日後方便轉手出售或是出租,兼具投資性。當然,生活配套和交通的便捷性,是購房需求不變的主題。
  為了買房,舉全家之力。“那時為了買婚房,我們雙方父母都出了一部分錢付了首付。”小許無奈地說,新房15萬元的首付,是彙集了自己全部的積蓄,以及雙方家長的“贊助”才湊成的。許多80後實現買房都是如此,父母給首付,自己還月供,這已經被許多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和他們的家長認可。
  90後 父母替我做“房奴”
  90後還沒有完全步入社會,還屬於“家長說了算”的階段,大多數家庭由父母來付首付。對90後來說,地理位置和房型是他們首先看重的,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緊湊的小戶型也是90後的最愛,可是在地點上往往選擇距離父母近的位置,這樣對於還顯青澀的90後來說,能得到父母的照顧。另外,90後喜歡時尚、註重玩樂,多效型的樓盤最為他們青睞。
  當80後還在為房子愁眉不展的時候,90後已經悄然殺入購房大軍。據瞭解,大多數準備買房或者已經買房的90後,不管按揭還是全款買房,基本都是父母埋單。由於90後年紀比較小,臨近畢業或者剛開始工作,如何能負擔得起高額的房價呢?因此都是父母出面為其買房,也有個別有工作的是父母付首付,孩子還按揭。剛為兒子買下一套房的市民邱先生表示,剛工作一年的兒子幾乎是月光族,每月的按揭還是要靠家長還。
  調查顯示,大部分90後在當前的房價下,並不能負擔起房貸的壓力,因此購房的主動性並不強,基本上購房的90後都是在家庭的催促和幫助下購房,父母一般要負擔大部分的房貸。一鍵分享到【網絡編輯:李鵬勛】【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看商丘70後、80後、90後如何選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61peph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